2015年
廈門日報《雙語周刊》華麗轉身!經過改版升級,廈門日報社主辦的英文周報《雙語周刊》于8月19日又與讀者見面了。 作為老朋友,廈門精藝達翻譯公司曾為《雙語周刊》的本地新聞欄目提供翻譯支持,數年如一日,受到報社編輯部和讀者好評。 本次《雙語周刊》復刊,精藝達翻譯將再提供本地新聞的翻譯支持。精藝達公司的董事長韋忠和先生還為雙語周刊發(fā)去了賀詞和寄語,希望雙語周刊再上層樓!? 請見精藝達翻譯公司韋總在《雙語周刊》第6 版的賀詞: 請看改版后的廈門日報《雙語周刊》第一期的電子版,英語新聞在第2 版。
媒體報道
除了經營翻譯公司外,韋忠和本人還有幾十萬字的翻譯作品和論文出版,并活躍于翻譯行業(yè)的各種國內國際交流活動中,熱心于翻譯教學和翻譯人才培養(yǎng)。2009年2月,他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省翻譯協(xié)會聘為外事翻譯,被廈門理工學院聘為客座教授。2009年11月,他當選為中國翻譯協(xié)會第六屆全國理事會理事。2017年被推舉為廈門市翻譯協(xié)會會長。
媒體報道
寧德商會《閩東人》刊物+人物采訪:韋忠和語言對一些人而言,只是工具,對我們而言,卻是飯碗;翻譯對一些人而言,只是興趣,對我們而言,卻是職業(yè)。這是韋忠和一個荒廢已久的企業(yè)博客上的一句話
博客
作者:韋忠和 身不由己地做了一回中間人,不是給人家說媒,也不是介紹生意賺錢,而是調解了國內翻譯行業(yè)的一件著名的翻譯費糾紛。 說身不由己,是因為當事雙方互不信任, 鬧到無法直接溝通或不愿直接溝通,但雙方都愿意接受我作為中間人,而我作為“譯網” 的壇主又無法拒絕。我對雙方提出了條件,擬了協(xié)議,雙方均接受并履行了協(xié)議。 雖然事情過去了幾個月,但回想起來,還是感慨不已。 要做大事業(yè)、長遠事業(yè),誠信經營是前提。翻譯公司可以被客戶騙,可以虧損,但不能拖欠譯員翻譯費,只要譯員的譯文是被認可和接受的。 雖然行業(yè)發(fā)展很快,但翻譯圈子很小,遇到糾紛,特別是翻譯公司和譯員之間,應該多協(xié)商,在相互諒解的前提下協(xié)商解決辦法。 網絡力量不可小看?!白g網”又充當了一回行業(yè)協(xié)會、行業(yè)管理機構想做但做不到的輿論監(jiān)督的角色,維護了翻譯工作者的權益。
2008年
3月29日,在廈門理工學院首屆科技工作會議暨科協(xié)成立大會上,我司總經理韋忠和被聘為廈門理工學院客座教授。同時接受此次聘任的31名企業(yè)高級管 理人員和技術精英,他們大都具有碩士、博士學歷,在所對應的專業(yè)或技術領域堪稱“大家”和“行家”,有著重要的發(fā)言權。他們將發(fā)揮各自專長與學院各系部一 一對接。如世界500強企業(yè)之一的ABB(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穆赫(Bernd Muehe)先生(德國)成為了電子與電氣工程系的客座教授;廈門日報社總編輯李泉佃成為文化傳播系的客座教授;三達膜科技(廈門)有限公司經理張世文成 為環(huán)境工程系的客座教授,廈門國際航空港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杰成為管理科學系客座教授... 據了解,這是理工學院首次向知名企事業(yè)單位聘任高層管理人才和技術精英擔任客座教授,標志著學院在實踐“地方性、應用型”辦學定位的道路上邁進了堅實一步。廈門市科協(xié)主席、院長黃紅武表示,學院是以認真、嚴謹、誠懇的態(tài)度遴選出這批客座教授。他們都在對應的專業(yè)或技術領域有著重要的發(fā)言權, 能夠引領這個行業(yè)或技術領域的走向。 在會后的座談會上,韋忠和表示,廈門精藝達翻譯公司將為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舉辦實用性強的技術翻譯和翻譯市場講座,提供學生實習機會,為理工學院的發(fā)展貢獻力所能及的力量。
媒體報道
潘維廉(Bill Brown)的《魅力廈門》中文版第二十七章:韋忠和自童年時代起就踏水而行,但這在他的家鄉(xiāng)屏南(位于寧德市境內)司空見慣。我曾親眼看見幾位屏南農民背負沉重的籃子安然穿越湖上。其中之奧秘并非太極或功夫(盡管屏南人因武術而聞名),而在于湖本身。
博客
作者:Frank 建一個自己的blog空間,把日常翻譯公司管理、經營的點滴和翻譯工作的甘苦記錄下來,跟大家分享,是很久以來的愿望了。遲遲難以下定決心,主要是擔心不能堅持,半途而廢。既然開始,則希望能堅持。請大家支持并監(jiān)督我。 當然,第一次的blog,還是要跟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和目前管理的這個公司。無意自夸,但既為日志,主要記載自己心得,不屑之者權當笑料,不必在意。如有同好者愿交流,當然雙手歡迎。 出生于閩東北農村,同那個時代的很多農村孩子一樣,什么農活都干過。但我比較幸運,因為父母堅持只要我想學習并能“升級”,就一定供我讀書;也因為哥、嫂的勤勞和貢獻,使得我能比多數的農村孩子更專心讀書。高中的學費主要出自暑期務工所賺的錢(現在每次回老家都要經過中學時參加開挖的二條公路)。小時候壓根兒沒有想過當翻譯。對抗日電影中的翻譯官,特別討厭。 高分考進廈門大學外語系,四年成績中上。畢業(yè)時又考上英美語言文學研究生,師從陳敦全教授和林疑今教授。研二時考取香港中文大學比較文學博士,但恰逢六四風波,手續(xù)辦不了。憤而轉到外貿公司及外商代表處打工,學生貴族式的日子比較滋潤,但學業(yè)荒廢。畢業(yè)論文《中國古代詩歌與英美意象派詩歌的比較研究》,已不記得是怎么通過答辯了。 畢業(yè)后,在全省外貿知識考試中,考了廈門第一名,進了當時廈門的四大公司之一——廈門信息信達總公司。從外貿業(yè)務的洽談、接單、下單、驗貨、倉庫、商檢、外運、收匯等等,無一不熟悉。一年后,成了高曉董事長和董事會的秘書。高曉先生的博學、社會閱歷和嚴格要求,給了我很多學習的機會。恰逢全國股份制改革熱點,全力參與推動公司法人股和職工股改革,制定方案以及常駐北京到各部門跑 “關系”。股改成功后,95年派到美國紐約和波士頓工作。當時主要是參與美國項目的調研和訴訟等,開始了與技術翻譯的結緣,并有機會接觸紐約和波士頓的專業(yè)服務機構,如CPA、律師樓、咨詢公司等,還第一次接觸到了萌芽狀態(tài)下的Internet?;貒?,負責公司主辦的《海峽商情》(現《商務周刊》,福建省第一份有國內、國際公開刊號的半月刊)雜志主編和負責信達商情有限公司日常工作。這段時間,正值Internet在中國開始啟蒙,與Kenneth Farrall 一道,推出了www.chinavista.com (中國指南)網站(這可是比sina.com還早的網站!當時與china-window齊名,是中國最早的大型網站之一)。為普及推廣Internet知識和應用,與公司的外籍專家和同仁,舉辦了無數次的免費講座,甚至給廈門市五套領導班子舉辦專場講座。在97年,中國信息產業(yè)第一股“廈門信達(深交所,0701)在深圳上市,chinavista.com立下了汗馬功勞。公司雖然以發(fā)展信息產業(yè)為由上市了,領導們卻更看好房地產業(yè),chinavista.com沒有得到更多的支持。 1997-2000年,鬼使神差到了廈門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屬下的某實業(yè)集團任職副總經理。三年間,參與了廈門法拉電子的股份制改造,花了很多時間炒股票,當然更多的是與公檢法的人一道討錢追債。國營企業(yè)內的人浮于事、爾虞我詐,等等,百樣面貌真實體會!最后,根據 “領導” 要求,大量資產賤賣,遣散員工,公司清盤,自己最后走人。 下崗后,在幫朋友打理一個公司一陣后,發(fā)現還是該自己干點適合自己的事情。2000年8月,拿出了所有積蓄,注冊了廈門精藝達翻譯服務公司,并邀同學康義禮加盟,開始了現在翻譯人生。 歷時6載,公司現有專職員工35人,常用兼職譯員200多人,年翻譯量約3000萬字。正苦思冥想,如何能夠有所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