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原文 Emma Mas-Jones, Eric wei 編譯) 翻譯產業(yè)深受技術工具以及網絡和云技術的變革所帶來的沖擊,各種跟筆譯相關的技術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其實,口譯領域一樣受益于技術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所帶來的成果,口譯服務也隨著世界互聯(lián)帶來的高需求而與時俱進。我們的期望隨之改變,一切以用戶體驗為重。我們被各種智能和多功能工具所包圍,我們也愿意隨時隨地接受服務。為了應對新的期望,口譯技術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口譯技術領域的領導者們已在三個重要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設計出能夠適應多種場景的高效多功能的解決方案;通過移動設備提供口譯;為日益全球化的辦公場地作遠程口譯。這篇文章將對這些近期的發(fā)展和萌牙的未來技術做一個簡單介紹。 尖端解決方案 在傳統(tǒng)的同聲傳譯或交替?zhèn)髯g的場景下,會場上使用專門設備是必需的,包括隔音同傳箱、口譯控制臺、無線接收器等設備,并在會議期間有一名技術員在旁操控??梢詡鬟f給觀眾的音頻口譯技術是射頻技術(RF),它基于調頻(FM)和紅外技術,通過光傳輸聲音。數(shù)碼紅外技術是時下針對高規(guī)格會議的黃金標準和最先進的技術,因為它提供了安全的傳輸和高端的聲效(免除無線電設備諸如移動設施、手機和照明系統(tǒng)的干擾)。射頻技術的主要缺點是安全性和易受干擾,但安裝方便的優(yōu)點和便攜性使他們成為導游和展會等場景下的絕佳選擇。 領先的會議和翻譯系統(tǒng)制造商很重視不斷增加新的功能來確保設備更可靠、更靈活和更易于使用。在2015年,至少有兩個制造商已經發(fā)布了新的口譯控制器,這些設備設計符合完美工程學理念,保護聽力,有先進信息顯示和獨特的視頻設備選項以直接響應譯員 ?,F(xiàn)在具備了將第三方視頻顯示屏幕直接接入口譯系統(tǒng)的能力,會議組織者更容易將視頻分發(fā)給同傳箱。在TAIDEN口譯系統(tǒng)上,它甚至有可能選擇視頻信道輸入,以便口譯員能選擇最有用的可視內容(可以是會場視頻或屏幕上的演示)。 在這個連接的世界里,設備之間無縫、簡潔、快速的交流著。口譯者現(xiàn)在有自己的IOS或Android設備連接到口譯系統(tǒng),并具備發(fā)送消息給其他口譯者的能力。他們也可以查看有多少人聽,或者他們是否被錄像或網絡直播。 當譯員進來設置時,E-ink電子銘牌可以自動顯示該同傳箱的工作語言, 這是一個會議室和同傳箱的有用指示工具。整合了麥克風與集成口譯和投票功能的多功能設備是一個流行的選擇,為會議組織者提供了便利,以及簡約、整潔和優(yōu)雅的活動空間。 所有這些特征加在一起為口譯者提供了俱增的舒適,為會議組織者提供了靈活性,為全體參與者提供了更有價值的體驗。 “帶上你自己設備” 的趨勢 說到多功能,當今你的移動設備有什么不會做?這是你去銀行、交通、娛樂和約會的工具,有時你也會打打電話。應用軟件不斷涌入市場,功能超出我們所能想象力,現(xiàn)在他們已進入了會議口譯的世界。 隨著移動消費的日益增長,被稱為“帶上自己的設備”(BYOD)的應用程序已經發(fā)展到直接提供口譯到參會者的移動設備上,有效地使用手機作為一個接收器。所有的傳統(tǒng)會議口譯涉及到譯員坐在隔音亭、聽會議發(fā)言并通過口譯臺說話。BYOD的主要區(qū)別是,與會者通過下載經由一個Wi-Fi連接流音頻的應用收聽發(fā)送到自己移動設備上的翻譯。,在翻譯箱和譯員控制臺之外,該系統(tǒng)的硬件和軟件的組合包括一臺計算機、轉換器、路由器和無線接入站,它們將音頻發(fā)送到應用。該軟件的門戶也是一個具備推送通知的廣告和公告平臺,會議組織者可以從中受益。 這項技術有明顯的優(yōu)點,尤其對會議組織者來說,因為它不需要租賃或購買接收器和耳機。加上會議現(xiàn)場無需分發(fā)和回收設備,這就更加省錢和方便。 然而所有顛覆性技術都面臨著挑戰(zhàn),BYOD也不例外。由于是網絡會議系統(tǒng),該解決方案依賴于高速帶寬;連接緩慢會導致音頻文件的丟失或導致聲音質量不穩(wěn)定。此外,同其他BYOD服務一同要面臨的挑戰(zhàn)是安全問題。需要高度保密性的敏感會議可能會擔心通過Wi-Fi傳輸、記錄導致內容泄露。另一方面,用戶設備上可能會有敏感的個人或業(yè)務數(shù)據(jù),公司政策也可能禁止在未經授權情況下使用公司電話下載這樣的應用或使用不受信任的連接。 此外,在實際操作層面,由于責任問題,現(xiàn)場技術人員不太可能提供技術支持, 而且正如其它移動應用,設備的電池壽命可能會因持續(xù)使用很快耗盡。再有就是最基本的問題 - 參與者可能沒有自己的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也不能保證他們不會忘記帶上設備、耳機或充電器;或者他們可能根本沒有足夠的空間來下載其他應用程序。 在口譯扮演非常關鍵角色的會議和談判上是容不得失敗的。那些擔心安全問題的可能會采取久經考驗的技術,直到未來技術進步降低潛在的風險。雖然最終一些上述的顧慮將會被解決,但仍然存在一個問題:考慮到參會者可能從世界各地漂洋過海來參會并支付了大筆參會費用,誰能負責確保參會者能夠有效參與任何多語種會議?會議組織者還是參會者? 遠程翻譯 遠程口譯可不是一個新概念,它正日益成為一種可行的選擇,因為有了更可靠的高速互聯(lián)網和網絡、電話會議應用的日趨成熟。廣義上講,遠程口譯是指口譯者和客戶不在同一位置時的口譯方法。它有以下幾種場景。 第一種方案是使用視頻遠程口譯(VRI),其中口譯者使用專用的視頻會議方案在遠程設施工作。VRI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領域并特別適用于在醫(yī)院,學校或沒有適當?shù)默F(xiàn)場口譯服務的地區(qū)的簡短交流。法院也有用VRI的時候,這種情況一般是周圍沒有譯員并且案件緊急。 在VRI設備制造商努力下,這種即時服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獲得;您只需在計算機或手機上下載軟件。這種辦法的優(yōu)點是節(jié)省旅游花費,便捷和減少后勤規(guī)劃時間。 這種方法面臨的挑戰(zhàn)是由于不良的Wi-Fi連接和其它質量問題造成的音頻和視頻輸入中斷,導致延遲或不同步傳輸。此外,口譯員常依靠視覺線索和肢體語言來了解說話者傳送的消息,但遠程口譯提供的視頻輸入信號往往是有限的;因此,VRI無法替代互動性要求很高的現(xiàn)場口譯。此外,遠程口譯的二端都需要現(xiàn)場技術支持人員設置器材和排除故障。但實際情況是,現(xiàn)場往往沒有技術人員,翻譯員在口譯工作外,還需要掌控技術,增加了負擔。 另一種困難是,當譯員在團隊中工作時,彼此的工作既不位于會議地點也不在同一個位置。在傳統(tǒng)口譯的情況下,他們能夠就音量、輪流順序、術語、會議材料等進行“臉對臉”地配合。聊天應用程序可用于輔助溝通,如果它們存在于不同的位置,但它可能不如當面交流有效,因為這增加了試圖專注于翻譯本身的口譯員的壓力。 第二種越來越常見的情形是,由于空間限制,會議室難以容納所需的所有語言的口譯員和同傳箱??谧g員雖然是在會議現(xiàn)場,他們的工作設備連接到會議室所使用的同一個翻譯系統(tǒng),但他們被安置在另一個房間,靠優(yōu)質的視頻傳輸和顯示屏幕收看會議房間的視屏和發(fā)言。由于所有的系統(tǒng)都處于一個網絡上,越來越多國際組織計劃在他們的固定會議場所添加遠程口譯設備,將同傳箱跟會議室分設在不同的房間。這個過程被稱為同傳箱借用,它使設備管理人員有足夠的靈活性,以克服物理空間限制,適應大的會議需求或應對最后關頭的緊急語言需求變化。 另一種正在取得進展的遠程口譯場景是虛擬的多語種會議。在這種情況下,翻譯者和參與者都身隔異處,并從不同的地點進行遠程會議。許多系統(tǒng)已發(fā)展到支持電話或網絡會議服務,當事方無需額外的硬件連接,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手機應用程序、平板電腦、電腦或視頻設備參與遠程會議,無論譯員是在遠程的呼叫中心或家庭辦公室。參與者可以連接到會議服務,通過語言選項選擇自己的語言。不同于一般的視頻通話應用程序,具體的遠程視頻口譯軟件是通過一個在線門戶網站或可提供更加無縫流程和更高安全性的應用程序來訪問的。 為解決音頻質量和流程效率低下等問題,將會有更多的技術進步和集成解決方案不斷被開發(fā)和優(yōu)化。毫無疑問,遠程口譯平臺將會進一步地改進,遠程口譯員將有更舒適的工作環(huán)境。目前,重要會議將仍然偏愛可靠穩(wěn)定和高質量的現(xiàn)場口譯技術,直到有進一步的進展和研究成果出現(xiàn)。 機器翻譯 機器口譯,又叫自動口譯,是一個雜糅兩種技術的相對較新的概念:機械翻譯(MT)和語音識別技術。 MT,一種計算機軟件將文本從一種語言自動翻譯到另一種語言,已從20世紀40年代經歷用不同方法如統(tǒng)計、基于規(guī)則、語法和其它混合技術的巨大演變發(fā)展而來。該技術的副產品是機器口譯,它利用語音識別技術捕獲語音并轉換成文本,然后通過MT系統(tǒng)翻譯文本,并再將文本轉換成目標語言的聲音傳回。 能把用戶說出的話變成一門外語(無論是用文本或電子聲形式)的自動電話口譯和移動應用程序已經存在。由于翻譯同時進行,該技術將需要在他們(說話人)完成之前預測和解釋句子,該技術的突出難點是不同語言的句子結構順序不同,如有的語言是在句子末尾放置動詞。 在籌備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其預期的語言障礙時,奈良先端科學技術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不斷開發(fā)以提高準確度和機器翻譯速度的軟件,直到能夠可以勝任提供會場口譯。 這是一個有許多障礙需要克服的艱巨任務,因為它結合了一些未成熟的技術。除了這樣的事實,寫和說有著本質上的不同。盡管在MT技術上取得了一些飛躍,它仍然在產生準確翻譯時有碰運氣的成分。對于語音識別,大多數(shù)人都有過令人沮喪的經歷。迄今為止,它無法克服重口音或方言,背景噪音,和任何輕微的發(fā)音錯誤。此外,由于說話有著不可預測的節(jié)奏,說比寫其實更自然;而且機器還缺乏人的判斷、直覺、文化意識來提供令人滿意的語音再現(xiàn)。 可以說,自動口譯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成為一個可靠翻譯工具的可行方案,但它依然是未來一個值得留意的技術。 未來 會議口譯的技術進步, 引起了大家對于行業(yè)前景和職業(yè)環(huán)境變化的很多猜測。技術和期望顯然是不斷變化的,同時也為語言行業(yè)提供了機遇和挑戰(zhàn)。我們不應該阻攔技術的進步,因為這將被證明是徒勞的。更好的方法是了解技術所帶來的好處,要明確知道每一個選擇的風險,決定適合每個需求的最佳解決方案。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解決辦法 - 客戶有不同的需求、預算、質量的期望和技術方案,譯員有責任傾聽,并提供在這個利基市場的專業(yè)知識,以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谧g會議技術的買方會繼續(xù)要求技術提供者繼續(xù)在其產品中優(yōu)先定制解決方案、創(chuàng)新性和可擴展性。 由于可用的解決方案的復雜性提高,且技術飛躍發(fā)展,所以語言服務提供商成功的關鍵是在競爭游戲中保持領先一步。領先的供應商不僅要在技術上精明并且要在正確的時間采用合理的技術方案,同時平衡風險和收益,并借由此獲得優(yōu)勢競爭。這不僅關系到企業(yè)在變化的環(huán)境中能否茁壯成長,它甚至可能是其維系生存的關鍵。正如達爾文所說的那樣:“不是最強的物種能存活下來,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能適應變化的。(適者生存)”(原文 Emma Mas-Jones, Eric Wei 編譯)